English

“杂家”说“杂”

1999-01-1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喜欢看些杂书,从小看到今。不配做医生,却也读名医医案,知道人怎么为病所折磨,怎么在大夫手底下白骨生肉,起死回生。以前看《黄帝内经》,特别喜欢其中讲天圆地方,人是头圆脚方的那一段,理解古人为破译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,做出的非凡努力,同时惊叹自己——作为人类中的一分子,原来是天地自然的仿生,从前竟然不知道。除了读内经之外,当然也读《诗经》《易经》。尤喜《诗经》中的那些诗歌,“子之汤兮,宛丘之上兮,洵有情兮,而无望兮……”读着,心猿意马,想象诗中描述的“子”,那绝代佳人,舞姿飘逸,在那宛丘之上,远远的,一个人眺望着,心里情感在涨潮,可又默默长叹。看到古人永不熄灭的眸子,不由地为他们那情所动,所撼,所累,乃知“情”是几千年都品尝不完的奢侈品,齿颊便有了些“情”的甜、涩、苦味。读易,我是不求甚解,只从爻辞中透析先民的生存原则和生活方式,“中庸”两字竟然十分了得!不过激,不过显,不极端,不偏执,在肚子里喂养出一颗“平常心”,以平常心趋吉避凶,并不容易。关键是爻辞中读的那些平常中的不平常,“明夷于飞,垂其翼,三日不食……”为了逃避凶险,远走高飞,三天里连一粒米一口水都没进,这简直悲壮得不能再悲壮了,个中的坚忍,坚韧,艰辛,动人心魄。

杂志是断然不可缺少的每日“食补”。每个月,我接到的杂志达数十种,天南地北,海阔天空,关东的“妇女”,陕西的“女友”,福建的“青年”……每月都恪守信约,如期而至,带来许许多多新鲜的信息。因为杂志很多,把整个儿生命都用上也读不完,所以就特别看重文摘类的报刊。《中外期刊文萃》是我偏爱的一种。她封面上说“选优集粹,采千刊佳作;披沙拣金,汇文苑精华”,这确是很有些大气度的。选刊如今也不好办,选优集粹,需要慧眼识珠;披沙拣金,可就要来一番辛苦了。栏目设得也挺有意思,“赤橙黄绿青蓝紫”,七色纷呈,不拘一格,既有专稿、又有精选,内容很是丰富。窃以为,对于选刊类杂志性命相关的是两方面问题,一是信息量要大,读者一册在手,开卷饱餐,不虚一读;二是精品战略,选得严,选得精,不凭关系去选择,也不以名分取舍,才真正可以做到秀出刊物之林,令读者钟情于斯,既有阅读价值,又有保存价值。《中外期刊文萃》在这方面做得是很不错的。

世上没有绝对的专家,世上人人都绝对是“杂家”,衣食住行,柴米油盐,温凉寒热,大病小情,世态世风,旅游消闲,花鸟虫鱼,等等等等,都不能不懂一点儿。以上杂项,多方营养,最重要的摄入途径,是靠眼睛“吃”下去,靠读书读报刊来获得。如此说来,人必须是活到老,读到老的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